“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

他们的峥嵘故事历历在目

军歌依然嘹亮

老兵初心不改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

一起来听听安康这三位老兵的故事

退役老兵:赵承余

一首军歌,让七旬退役老兵赵承余热血沸腾,回想起当年抗洪抢险救灾时的场景,一名军人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保家卫国义不容辞。

赵承余

1983年7月31日,安康洪水肆虐,关键时刻,赵承余不忘军人身份,主动向上级请缨,承担起了向当时电讯中断的安康县政府紧急传送省政府救灾指示命令的任务。

资料图片

洪水不停上涨,沿路全是障碍物,赵承余立即和战友、乡干部划着皮筏艇艰难前行,最终顺利赶到县政府将灾情信息上报,为后期援助起到了关键作用。

资料图片

随后,他又划着皮筏艇,在几米深的水里,一次次开展救援。从深夜到黎明,往返20多个来回,和伙伴一起冒雨救出46人。直到洪水慢慢退去,赵承余才发现身体长时间被洪水浸泡,加上皮筏上的滑石粉腐蚀,皮肤已经生了疮。

1983年9月,在陕西省军区大礼堂,由兰州军区组织召开的驻陕部队抗洪抢险英模表彰大会上,赵承宇和文明礼、郭华强、王功安、简学生、任玉全等六人被授予“抗洪抢险六勇士”荣誉称号,并颁发“二级英模”奖章。

他说,自己当过兵,当灾难来临时,人民需要时,自己还是一名战士,必须勇往直前!

洪灾过后,赵承余投身到村集体事务工作中,为村民办好事、谋福利,成为大家口中的“好支书”。

如今,虽已到古稀之年,但赵承余从未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部队的培养是自己一生的财富和荣光,退伍不褪色,“我就是一个兵”。

退役老兵:石义宗

哼唱着熟悉的旋律,退役军人石义宗的思绪被带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场……

石义宗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1985年,石义宗所在部队接到参战命令,身为班长的他需要带队深入前线,在三面环敌的情况下,和战友坚守阵地300天。

由于战场深处亚热带丛林,高温潮湿,很多士兵都患上了皮肤病,为减轻痛苦,大家都是光着膀子穿着短裤作战。恶劣的地形环境,并没有击垮战士们的斗志,冲进敌营、炸掉暗堡,最终全班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防御作战任务。

资料图片

1987年退伍回乡,石义宗从刚开始的水电三局工人,到现在的自主创业致富带头人,他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彰显着军人本色。如今,他将自家的烧烤店打造成红色记忆餐厅,一张张部队的老照片被制作成背景墙,不少消费者慕名前来感受体验。

石义宗说,红色精神需要传承,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和英雄值得永远铭记!

退役老兵:李金定

每次翻看自己当兵时的相册,退役老兵李金定的眼角都会不禁湿润,脑海里浮现出那些牺牲战友的面孔。

李金定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李金定和战友董永安接到上级指令,奔赴前线和越军展开殊死搏斗。战场中,战友董永安不慎被炮弹击中,身负重伤。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董永安忍受住剧烈的疼痛,到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就拿出“光荣弹”塞进嘴里,直到牺牲都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这一幕,深深烙印在李金定的心里,也让他对“宁上前一步死,不退后半步生”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退役转业后,李金定回到安康一企业上班,他一直以军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不懈努力,从基层营业员变为部门负责人,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但他始终以饱满的状态,积极面对生活,因为他知道,现在的幸福是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必须加倍珍惜!

走出军营

他们退伍不褪色

依然保持军人的信念和勇敢

在不同的“战场”发光发热

被老兵故事感动

向中国军人致敬!

推荐内容